养老金中央调剂契合税管体制设计
今年7月1日,国务院正式实施了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这是从养老金省级统筹迈向全国统筹的第一步。要走好这一步,就需要控制好“开源”、“节流”两个端口。
一直以来,社保征管的责任是由地方负责,国家兜底。所以,地方政府的角色和定位直接决定了社保统一划归税务征收的力度和深度。
因此,白话劳动法通过研读《国务院关于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的通知》(国发〔2018〕18号),有几个明确的“信号点”,请大家注意:
(1)这项政策的背景和深远意义。这是国家社保政策管理升级的关键一步,必须成功。
(2)省级政府担负着扩面征缴和确保发放责任制。言外之意是,如果社保“穿底”无法持续支付,那么省级政府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为了保证地方债务可控,社保支出风险必然在征收源头上一改“疲软”的态势。
(3)统一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建立在统一缴费比例、缴费基数核定办法、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等的基础上的。这既是社保公平性本质的要求,也是养老保险从“碎片化”走向“统一化”的必经路径。
(4)中央调剂基金的筹集与各省份职工人数和工资情况密切相关。
虽然省级政府将在平衡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保扩面征缴和支付兜底责任不得不做出权衡,但是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金全国统筹。而要保证这一政策的最终实现,社保税管后由国家税务总局与省级政府垂直管理的的征管机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保税管是盘什么棋?
也有一些企业惊呼社保税管后,将无法存活。但是我认为社保税管,虽然短期内将对市场进行重新洗牌,对那些主要依靠低廉人工成本经营的行业造成影响,但是从长期看,这是对市场经济公平法治环境建设的必然要求。
我们可能需要在一个更宽的时间跨度上来研究、思考。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产业升级遭遇“内忧外患”(产业创新不足的“中兴事件”与中美贸易战)的局面,长期以来依靠廉价人工成本投入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不可持续。这就要求在互联网信息透明环境下,创造一个诚实、可靠、公平、有效的营商环境。
对于企业也好,HRO组织也好,也通过政策的影响,正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事实,从随意用工的心态向人才资本投入的心态过度,进而定义某种、某类、某区域的人力资源价值。
企业应对社保税管之道
我国的人力资源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大都与政策的出台与调整息息相关。今年,无疑是人力资源行业的法规政策大年。
不只是白话劳动法服务的企业纷纷投身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法规政策学习中,还包括那些合规的企业也表示出对社保税管、个税调整、组织变更等产生浓厚的兴趣。
学好政策,用好法律本身是法治进步的表现,但是企业且不可采取貌似合法的措施,而试图挑战法律底线。特别是人力资源服务业,要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要,从全领域的视角对服务的客户进行需求发掘,从目前浅层的人事代理,走向深层的贴身服务。
社保税管是对企业用工精益化管理导向的又一次施压,不仅希望通过企业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企业用工成本,以增加用工的灵活性,又希望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本身的动能,利用税务政策导向,合理规划组织关系、生产关系、伙伴关系。
我们不难发现,此次社保税管政策对于不同企业的压力是不同的。比如对于社保合规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外资企业、央企、上市企业等,不存在任何挑战。反而恰恰是那些在网上调侃个税调整后,实发工资不增反降的企业,不经意间反而暴露了企业长期社保缴费不实的问题。
那么,社保税管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