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职业培训

懂这8条心理学定律的人,混得都不差

 来源:本站 日期:2019/8/31 
前两周,参加一场心理学讲座时,台上有人声称:“尽管国内心理学发展缓慢,但现在好像没人不知道心理学。


的确是有这个现象,并且心理学在职场上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特别是对于管理者来说,谁还说不出几个理论?


但如果只是盲目跟风,随便从网上Google几个名词,来作为与同行高谈阔论的谈资,无疑是浅尝辄止的。


相比于能讲出多少个专有名词,如何通过心理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避免陷入误区,后者会更有意义。
于是我们精心找了8条心理学小知识,下面和您一起分享:
01 晕轮效应


“我认为你好时,你其他方面都好;我对你有偏见时,你所有方面都不好。
面试过不少这样的求职者:形象气质佳,专业能力不差,过程中侃侃而谈,问题稍加思索也能答得上。一般面试官会心满意足,将其带进公司。
可没过两周,就发现有同事反应,“新同事不爱与团队成员进行沟通交流”、“他怎么每次开会都不主动发言?”等等问题出现。
我们以为他足够优秀了,哪知道却连最基础的团队协作都做不好。
在贴吧上曾看到,有一位HR在做绩效的时候,给其中的一名员工的考核分数比实际的情况要低。后来经调查,是因为这位HR对员工有偏见,认为他的绩效就是不如其他人。帖子下面有不少留言:这么主观?做HR能不能专业点?
所以,要做好管理者,应先避免陷入“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误区。


02 前摄抑制


“现在正做的事,受到前一件事的抑制作用。
相信你们也有这样的经历,当月初撞上了周一,会议就会被排得很满很满,于是那大半天几乎就只能在会议室度过了。同事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与老板复盘完之后,会马上召集自己的小组做总结和计划,于是在手下们陈述的时候,自己总不时地回想刚刚和老板复盘的内容,等回过头来的时候,刚发言的员工已经讲完了,于是为了避免尴尬,也只好示意“下一个继续”。
虽然这是当代职场忙碌的现状,但这多少都会出现效率损失,问题冗杂等隐患。
那要如何避免前摄抑制的影响?
我想,唯一能做的,或许只能是对当下问题提高重视吧。


03 思维定势


“有套方法用起来很有效率,在某天情况不一样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个税社保没有改革之前,固定流程和算法会给很多做薪酬的减轻压力;可在新个税社保实行后,一时很有不少人,无法适应新的方案和模式,于是总是出错。


当外部情况没有发生改变时,思维的定势,能够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很高的效率;当外部情况发生了改变后,定势之后的思维,就会阻碍我们转换方法去解决新问题。


在我的乡下老家旁,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在它被重修之前,可能我半夜摸着黑,都可以顺利到家;可现在道路重修之后,就算晚上打着手电,都还常常不小心摔倒。


思维虽说不是乡间小路,没有办法轻易变道,但长时间的呆板和定势,同样会让自己摔跤。


04 沉锚效应


“人们做出的反应,多是来自第一时间接收到的信息。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晚上,一位演讲师在学校做演讲。演讲师说:“今夜的讲演我应该长话短说,因为电视台说今晚会停电。”话音刚落,灯就全灭了。
学生们一篇哗然。演讲师大声安抚学生:“同学们,请安静下来!或者电不会停的太久!”这时,灯又突然全亮了。

演讲师幽默地说到:“今晚的电有些调皮。可大家有谁发现了异常呢?

底下的学生们交头接耳,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表示自己发现了异常:“今晚根本没有停电,只是有人故意关闭和打开的!

演讲师问道:“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刚才断电的瞬间,我朝隔壁楼看了一下,灯都是亮着的。
讲到这,是不是一下就明白了什么叫做“锚定效应”?
我们习惯于受第一信息所支配,被约定成俗的思维所禁锢,听到停电的消息后,就自动接受了这个消息。第一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将思维固定,从而产生先入为主的歪曲认识。
思维被既有的信息所局限后,往往就容易导致我们失去发散思维。


05 瓦伦达效应


“不专注事情本身,而对其他患得患失。


人们得到鼓励后,一定会更积极吗?你知道有人因为不断给自己鼓励,最终导致死亡吗?


美国就有这样一个人。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被他的妻子谈到:“瓦伦达(身亡表演者名字)这次上台,一直在不断地自言自语,这次很重要...一定不能失败...”


同样,在职场上不乏有能力之人,可有的却总患得患失。事情尚未开始,便已在担心结束后的事情了。


想到网上那句话:“认真你就输了!


其实,认真并没有输,输的是“较真”。


06 踢猫效应


“领导向下属发泄不满,最终形成坏情绪的传染。


讲到这个,我想起了一位粉丝David的经历。


事情是这样的,老板叫David去办公室谈话,是为了之前的员工培训计划,本来培训计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老板不知为何,就发了很大的火,统统冲着他发泄出来。


David被骂得莫名其妙地走出了办公室,回到自己部门后,有每天照例复盘计划的员工找到他,David却十分生气地指责员工不懂时间安排,这位员工当场就懵了,不过看着自己上司这么大火,也是有理不敢说。


这位员工回到自己的工位后,看着亟待处理的工作,虽然莫名其妙地遭了顿骂,但为了自己的工作,也只得带着消极的情绪处理工作。


这种情况你是否也经历过?消极情绪就像一只“笨猫”,被高阶职位一层一层的往下踢,最终因个人的不如意,影响整个团队的正常工作状态。


07 登门槛效应


“一旦实现了较小的请求,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相信每个人进入职场,都有被人“登过门槛”。同事请求自己帮忙打印一份表格,你想着反正自己要去,顺便就一块印了吧!可一旦这个口子打开了,有些不怀好意的同事,便会上升他的“请求”,例如变成:
“可以帮我带一包纸巾吗?”“帮我也点一份外卖吧!”
“给我拿一下快递。”...
很多人是这样想的:之前都帮过,那这一次不继续帮忙的话,是不是不太好?
可是问题在于,你这一次帮了,那下一次呢?下下次呢?门槛一旦被垫起来后,就很难再被压下去。如此,倒不如提早隔离。


08 功能固着


“能力被某一份工作扼制住,不能及时地进行切换转变。有个在杭州做HR的朋友,工作三年,终于从专员晋升到了主管。两周后,我电话过去表示祝贺时,他却表示情况很糟糕。


后来了解后,得知他在主管的岗位上干的一塌糊涂,制定不好人力资源规划,设计不好职位结构,更没法很好的给业务部分很好的咨询服务...


朋友原本遇到了晋升的好事,却因早在专员时,就已把自己的价值固着在最事务性的招聘甄选、薪资福利和绩效考核上面,以至于现如今的工作职责改变之后,好事变成了坏事。


很多人以为功能固着远离职场,但其实一份工作能够展现出来的职责,正是它发挥的功能。


职责或许没办法轻易做出改变,可在这个岗位上的人,一定要警惕:


岗位的职责范围,并不是自身能力的边界


职业生涯是需要发挥个人价值的,你若仅有一项功能,那你的位置也就永远没法改变。


以上是我们精心整理的8条心理学知识,希望能够在工作中,给到你不一样的启发。